夏天到了,你的皮肤防晒做对了吗?
进入6月,阳光越来越强烈,街边药店和化妆品柜台的防晒霜销量明显上涨。但你知道吗?单纯涂抹防晒产品并不能完全避免紫外线伤害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皮肤防晒。
紫外线对皮肤的双重伤害
紫外线主要分为UVA和UVB两种。UVB会导致皮肤晒伤、发红,而UVA则能穿透真皮层,加速皮肤老化。更的是,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增加皮肤病变风险。值得警惕的是,即使在阴天,仍有80%的紫外线能穿透云层。
皮肤科指出,紫外线引起的皮肤老化是不可逆的。这就像在白纸上写字一样,一旦留下痕迹就很难。因此,防晒不是夏季专属,而是全年都需要坚持的护肤基础。
防晒霜的正确选择
市面上防晒产品琳琅满目,选择时要注意三点:SPF值、PA值和成分性。日常通勤建议选择SPF30左右的防晒霜,户外则需要SPF50。PA后面的"+"号越多,表示防护UVA的能力越强。
特别提醒的是,防晒霜需要在外出前20分钟涂抹,每次用量约为一元硬币大小。很多人习惯性地挤一点点,这样根本达不到标注的防晒。另外,每2-3小时需要补涂一次,尤其是在出汗或游泳后。
容易被忽视的防晒误区
阴天不需要防晒?错!云层只能阻挡部分紫外线。室内不需要防晒?错!UVA可以穿透玻璃。涂抹防晒霜后可以尽情晒太阳?错!防晒霜并不能阻挡紫外线。
很多人认为防晒霜指数越高越好,其实不然。指数的防晒霜会给皮肤带来更大负担,日常使用中等指数的产品就足够了。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防晒霜涂一次可以管一整天,实际上防晒会随时间减弱。
的防晒方案
除了防晒霜,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防护: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避免外出;选择UPF50+的防晒衣物;佩戴能阻挡99%紫外线的太阳镜;戴宽檐帽,阴影面积少要能覆盖整个面部。
饮食也能辅助防晒。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番茄、绿茶、深色蔬菜等,可以帮助皮肤抵抗紫外线伤害。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,因为脱水会让皮肤更脆弱。
特殊人群的防晒要点
儿童皮肤更薄更敏感,应该选择物理防晒产品。6个月以下婴儿好不要使用防晒霜,而是采取物理遮挡的方式。孕妇要避免含有某些化学成分的防晒产品,好医生后选择温和型产品。
痘痘肌人群要选择质地轻薄、标有"非致痘"标识的防晒霜。敏感肌好先在耳后或手腕处做小面积测试。术后皮肤要特别注意防晒,好选择医用级防晒产品。
晒后修复同样重要
如果不小心晒伤,正确的处理方法是:立即避光,用冷水(不是冰水)冲洗或冷敷;涂抹含有芦荟、维生素E等舒缓成分的护肤品;多喝水补充水分;如果出现水泡或疼痛,要及时就医。
晒后1-3天是皮肤修复的关键期。这时候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,简化护肤步骤,选择保湿修复型产品。切记不要用手撕脱皮部位,这样容易造成二次伤害。
四季防晒不可少
很多人觉得冬天不需要防晒,这是个的误区。虽然冬季紫外线强度有所减弱,但雪地能反射80%的紫外线,比夏天沙滩的反射率还高。因此滑雪等冬季运动更需要做好防护。
建立日常防晒习惯很重要。可以把防晒霜放在洗漱台显眼位置,养成每天早晨护肤后一步使用防晒产品的习惯。记住,防晒是延缓皮肤衰老经济有效的方法,没有之一。
科学防晒需要长期坚持。从现在开始,就让我们建立正确的防晒观念,为皮肤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。你的皮肤会感谢十年后的你现在的选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