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不舒服别硬扛!消化内科医生教你识别6种常见胃病症状
早上被胃痛惊醒,喝咖啡就反酸,吃点油腻的就腹胀……这些消化系统的小毛病,很多人都当成"老胃病"随便应付。事实上,我国有1.2亿人患有慢性胃炎,30%的上班族存在功能性。今天我们请来医院消化内科李,用直白的语言讲讲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消化道信号。
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在求救
上腹部隐痛超过两周、饭后明显加重,要当心慢性胃炎;突然出现的剧烈绞痛伴随呕吐,可能是急性胆囊炎发作。李特别强调:"持续一个月以上的,尤其伴有体重下降、贫血时,一定要做胃镜检查。"临床发现,把"胃不舒服"当成小毛病硬扛的患者,有三分之一后查出器质性疾病。
6大常见胃病对照表
1. 反流性食管炎:胸骨后烧灼感、夜间呛醒,平躺时症状加重 2. 胃溃疡:进食后0.5-1小时规律性疼痛,服用抑酸药可缓解 3. 十二指肠溃疡:空腹时疼痛明显,凌晨常被痛醒 4. 功能性:早饱、嗳气,但检查结果正常 5. 慢性胃炎:胃部隐痛、食欲减退,胃镜可见黏膜充血 6. 肠易激综合征:紧张时就腹痛腹泻,排便后缓解
养胃的3个黄金时段
早晨7-9点胃经当令时喝温小米粥,午饭后30分钟散步助消化,晚上7点后尽量不吃宵夜。李提醒:"现在年轻人热衷的'暴食后催吐'非常危险,可能引发食管撕裂和电解质紊乱。"
检查项目怎么选不花冤枉钱?
常规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,建议加做胃镜;长期便秘人群推荐先做肠镜再考虑调理。40岁以上人群,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每3年做一次胃肠镜。"上周有位患者坚持要做昂贵的胶囊内镜,其实普通胃镜就能解决问题。"李举例说。
饮食调整比吃药更重要
胃病患者要避免浓茶、咖啡、碳酸饮料三类"天然胃酸刺激剂",烹饪方式蒸煮炖。有个实用小技巧:把每天三餐改成五顿,每顿吃七分饱。临床数据显示,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,就能让60%的轻度胃炎患者症状消失。
什么时候必须看医生?
出现黑便、呕血、不明原因消瘦等危险信号时,24小时内必须就诊。对于反复发作的胃痛,建议记录疼痛时间、诱因、缓解方式,就诊时能给医生重要参考。记住这个原则:偶尔的胃部不适可以观察,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一定要评估。
后提醒大家,网传的"空腹吃XX养胃""某偏方治胃病"大多没有科学依据。消化系统疾病讲究个体化治疗,医生会根据症状、检查结果、生活习惯给出针对性方案。如果这篇文章解决了您的疑问,建议收藏转发给经常胃不舒服的朋友。


